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日本輻污學童健檢憂慮頻傳 民間針砭

■宋竑廣
311核災後一年,在福島縣政府保證輻污降低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轄內各學校陸續恢復戶外活動,學子重新投入操場或游泳池等露天場所的懷抱,然而也有不同的健康調查顯示,福島兒童尚未遠離人工放射線的影響。7月份,日本同位素研究所發表對福島縣學齡前兒童尿液的放射線銫檢測報告,發現2,022人中有141人、亦即7%的兒童的尿液被檢查出放射性銫,而後體內被曝市民研究會,隨即針對這份報告提出分析與提醒

尿液檢查凸顯問題嚴重性

在這141人之中,有68人(48.2%)尿液中的放射性銫低於每公斤1貝克,然而這並不代表安全,根據長年研究內部被曝問題的矢崎克馬教授(YAGASAKI KATUMA,物理學者,資歷有琉球大學名譽教授、日本內閣府特別機關日本學術會議物理學研究連絡會委員等)的說法,從尿液中可推測的體內放射性銫劑量為150倍,假設檢測到每公斤0.5貝克,換算之後推測體內被曝值達每公斤75貝克。
前白俄羅斯的戈梅利醫科大學校長、致力於車諾比核災對人體影響研究的Yury Bandazhevsky博士,在2012年3月訪問日本的時候提出報告說:「兒童每1公斤體重累積10貝克的放射性銫的話,會有遺傳效應(按:Effects hereditary),並可能造成心律不整。」一歲半的嬰兒約10公斤重,小學一年級約20公斤重,依Bandazhevsky的說法,前者體內達100貝克、後者達200貝克時便有健康風險,而前述推算的75貝克也接近此一標準。
而這份尿液檢查報告裡更驚人的是,每公斤超過10貝克的孩子有3人,最高的是一名年僅4歲的男孩,檢測值高達每公斤17.5貝克,其次也是一位同年紀的男孩,達每公斤14貝克。據研究單位說,3名每公斤超過10貝克的孩童,都是吃自家栽種的蔬菜,實在是萬萬不可的行為。無獨有偶地,最近也有類似的嚴重案例,據8月22日每日新聞報導,「福島縣兩名70歲男性因食用未流入市面的自家栽種蔬菜,攝取到1萬貝克以上的放射性物質」,他們的妻子也分別被曝6千至7千貝克,都吃其中一對夫婦所栽種的蔬菜,其中「花菇已驗出含有超過14萬貝克的放射性物質」。
值得注意的是,體內被曝市民研究會認為,這份報告中「跟所測得的自然放射性物質、每人平均每公斤64.8貝克的放射性鉀比起來,放射性銫的檢出量是十分低的」全然錯誤;屬自然放射性物質的放射性鉀40,和人工放射性物質的放射性銫完全不能相提並論,Bandazhevsky也指出,如同銫的特性,其具有金屬毒性;前者自地球誕生時即存在,生物在演化過程中已適應,而後者自1940年美國開發核武後問世,生物還不能像是處理前者般地擁有排洩與代謝的機能。

放射性銫恐造成心律不整

放射性銫容易累積在人體的心臟、腦與泌尿器官。儘管教導防範人工輻射的教科書,與原子力情報室的資料,都寫說會累積在肌肉,然而根據車諾比核災的經驗,比起肌肉,更容易累積在心臟、腦與泌尿器官等,而且小孩子比大人容易累積在各種臟器。
這個說法來自Bandazhevsky博士對車諾比核災中73位成人與52位小孩的屍體解剖,把死者心臟、腦與泌尿器官等部位放入鉛製容器中所測知的結果,他發現放射性銫容易累積在心肌,因此發生心律不整的現象;這項獨步世界的研究,他在1999年於戈梅利議會發表後3天,便因為當局的不實指控而入獄。

福島附近的一間疏散中心,工作人員正用儀器檢查孩童身上的輻射量,圖攝於2011年3月13日。(圖文/路透)

反之,部分日本放射線專家,只比較放射性銫與放射性鉀的體內累積量,便說「對健康沒有影響」,實在是一大錯誤。放射性物質各個不同,其容易累積的臟器也各有不同,即便單就心臟而論,也不是均質地累積在心臟全體,而是累積於其中一部再造成傷害。至於國際放射線防護委員會(ICRP)放射線防護模型的看法也不對,ICRP認為放射性銫只累積在肌肉而不會在心臟與神經,累積的形態均一、廣泛而淺薄,與解剖結果全然不合。
根據日本生物測定研究所(Japan Bioassay Research Center,JBRC,為厚生勞動省其下單位)與大阪市立大學醫學教授福島昭治對所謂「車諾比膀胱炎」的研究,受放射性銫污染的塵埃與食物,在攝入體內後會累積,如果要經由尿液排泄出去,1歲的兒童大約要9天才能減半,其他年齡在9歲要39天、30歲要70天、50歲要90天才能減半。
福島昭治在高低不同的輻污區域(高:每平方公尺111萬~18.5萬貝克;中:每平方公尺18.5萬~1.85萬貝克;非污染區域:每平方公尺1.85萬貝克以下)對居民調查,發現放射性銫劑量越高的地方,越容易出現分化不良(dysplasia/不再是正常細胞但未到癌細胞)與膀胱癌的患者。高放射線劑量區域居民的尿液,放射線銫平均濃度為每公斤6.47貝克,是前述同位素研究所尿液調查裡,兩名4歲男孩與一位女孩的兩倍數值;以中間放射線劑量區域而言,平均為每公斤1.23貝克,包括劑量不等的69名孩童,非營利組織「保護孩子遠離被曝」在宮城縣多賀城市3個家庭的會員,到專業機構自費檢查之後,有一名小學一年級男孩與幼稚園女孩都高於這個標準(每公斤1.23貝克)。

輻射污染問題尚未平息

在宮城縣多賀城市自費檢查的這三個家庭,除了很難避免的外食之外,原本在生活中已經盡可能地避免輻射污染,外出時帶口罩,回家馬上沖澡,小孩上學帶便當,食材挑過產地(重新確認後發現有漏網之魚),放長假時移居到外縣市避難,儘管還是有兩位小孩超標,但家中其他成員也有零檢出或檢出值很低的,將再確認各人的生活習慣,找出輻污來源。又,依當地議員松村敬子的調查推估,家戶採取越多的防輻污措施(如避免鮮奶等),輻污程度就越低,最低可達零檢出。
體內被曝市民研究會因此建議,不管是福島縣、宮城縣高濃度污染地帶,或在東北、關東與東海地方的輻射熱點區域,這些地方的小孩都應該避難。
呈現輻污健康疑慮的檢查報告不只一件,今年4月底,福島醫大對4萬名18歲以下的兒童做甲狀腺檢查,發現35%的兒童出現結節或囊胞,儘管他們對此表示:「大抵上為良性,預料範圍內。」然而北海道深川市立醫院的松崎道幸醫師在比較過國內外類似檢查後,表示此一數值比起車諾比核災後周邊地區平均高達36倍:「(福島醫大的解讀)對於被曝者與患者來說,是在蹂躪他們的人權。」
像這樣各說各話的情形,在台灣也有,日前天秤颱風過後,台灣環保人士與日本專家學者、媒體等前往蘭嶼,調查核廢料的輻射影響,測到高過福島核災警戒區的輻射劑量;事後原子能委員會則發聲明表示,經過逐一偵測調查後,「絕無安全顧慮,民眾可以放心前往旅遊」。然而為求居民──尤其是易受輻污影響的兒童──健康安全起見,如能委由第三方機關進行環境與人體的調查,恐怕才是保障國人性命無虞的做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